近日,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2018年制定的560亿美元薪酬方案再次成为焦点。这份被称为“史上最大企业高管薪酬计划”的提案,因股东诉讼被美国特拉华州法院裁定无效,但特斯拉董事会近期又提交股东大会要求重新批准。 该薪酬计划的核心条款显示,马斯克需在10年内带领特斯拉实现12级市值目标(从1000亿美元增至6500亿美元)以及16项运营里程碑。若全部达成,他将获得特斯拉12%的股份。支持者认为该计划与公司长期利益深度绑定——特斯拉市值在此期间一度突破万亿美元,2023年交付量达181万辆,较2018年增长近5倍。 然而批评者指出多重问题:董事会缺乏独立性,部分成员与马斯克存在私人业务往来;行权条件虽苛刻,但未考虑外部因素(如全球电动车市场爆发);更有人质疑“用股权代替现金”的本质是稀释中小股东权益。数据显示,即便薪酬方案未执行,马斯克通过原有持股已获利超500亿美元。 6月13日的股东投票将成为关键转折点。特斯拉已发起舆论攻势,称马斯克“未领取工资”“薪酬与绩效完全挂钩”,而部分机构投资者公开反对,认为“奖励规模与企业治理原则严重失衡”。若方案通过,可能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次授予高管薪酬纪录;若再遭否决,马斯克暗示可能将特斯拉注册地迁出特拉华州。这场争议不仅关乎个人财富分配,更折射出企业治理中权力制衡的深层命题。
特斯拉CEO马斯克的“天价薪酬计划”引发争议
